「爸爸!爸爸!」這是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詹承霖,返鄉承接家中已傳承四代的養蜂事業與果樹栽種後,每天最喜歡聽到的聲音了。現年三十多歲的承霖,與青梅竹馬的太太惠珊在返鄉務農前,曾在台北工作了四、五年,但是在山村長大的他們倆,始終很難習慣台北的都會生活,更慘的是還對城市空氣污染過敏,讓他們始終都有離開台北返鄉的念頭。
原本擔任印表機工程師的承霖,銷售及協助客戶維修是他在台北的日常工作,後來開始嘗試假日到傳統市場擺攤銷售自家的蜂蜜、花粉與龍眼乾,在傳統市場試水溫的結果,意外地還不錯,讓他覺得可以進一步擴大嘗試。不久後辭掉工作租了店面以專心經營,銷售狀況雖然不錯,但也遇見了一些瓶頸。
那時自家的蜂蜜是傳統五斤桶裝的產品,將龍眼開花期採收的蜂蜜全都混合在一起販賣,省時又省工,但同時也讓蜂蜜少了些地區獨特風味,每家養蜂場的蜂蜜口味嚐起來都差不多,無法讓他跟客人分享屬於台南東山特有的風土味。遭遇到這個瓶頸的承霖,決定返鄉尋找答案,學習養蜂與採蜜的技藝,從源頭開始了解蜂蜜風味形成的元素,嘗試找出自家蜂蜜與別人的差異之處。不過,事情總是有意外,人生不一定會那麼的順利。
返鄉養蜂的第一年,承霖照著父親教的方式養蜂,只是每次回收蜂蜜時,難免會遇到蜜蜂死亡的狀況,令他好奇為何會如此?直到之後他再接手管理家中荔枝果樹時,才發現其中的關鍵問題。
剛接手照顧荔枝時,承霖照著慣行農法方式管理,該給荔枝花朵噴農藥時,就噴藥,好像沒什麼不對。但是也養蜜蜂的他,想到自家蜜蜂在有農藥的花朵上採蜜的畫面,心中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為了解除自己的疑慮,第二年開始逐步地減少農藥,讓蜜蜂可以在少農藥的環境中採收花蜜,觀察蜜蜂死亡情形是否減少,試驗的結果是,真的減少了蜜蜂的死亡數。因此第三年開始更是進一步完全不噴農藥,提供真正沒有農藥的環境讓蜜蜂採蜜。而這樣一步一步朝向無農藥的環境友善農法付出努力的承霖,他的蜂蜜也因此持續五年獲得全國性評鑑頭等獎[*]的肯定。
有了以無農藥栽培管理荔枝的經驗,承霖也陸續開始對自家種植的柑橘、柳丁、龍眼等果樹嘗試採行環境友善農法。在嘗試過程中,承霖說「果樹對我比較不重要,就先做實驗看看,走在前面試看看,那一天他們(五酷山農團夥伴)有去看我們的柳丁園,這樣做死得快光了,但草長得很美,因為我們是草生栽培。」承霖之所以可以較大膽地採行無農藥栽培管理的優勢,是因為他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養蜂採蜜,可以不用太在意果樹的收成,但山村中的大部份農民的主要經濟靠得是果樹收成,需要斤斤計較花是否盛開、結果是否豐富、是否有病蟲害等,這些都是會影響到最後的收成。不過,承霖仍步步為營,先以小面積試驗,持續觀察直到看見效果,再逐步擴大嘗試,就像他在台北賣蜂蜜一樣,先在傳統市場試水溫,等客群穩定後再擴大營業。
以養蜂為主的承霖,對於加入五酷山農團的想法是,如果能夠以自己過去的經驗提供給大家,也許在這個以龍眼為主的山村裡,會有更多農民走向環境友善農法,而這麼做會直接反應到的蜜蜂上,承霖直言,這樣他的蜜蜂就「不會中毒啦!」對於未來,承霖也很有共同成長分享的想法,他看到年青農民有增加的趨勢,但覺得青農因為農忙經驗不夠,有很多好的想法都無法充分分享,像是可以多分享在使用同樣的有機資材時對不同作物的影響及作用等等。承霖希望未來應該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機會,一同成長,才能使台灣的農業與環境愈加地共好。
[*] 農糧署的農糧產品消費資訊的國產蜂產品專區,可以查詢全國性評鑑獲獎名單,詹承霖從2011年至2015年,連續五年獲得「頭等獎」肯定。
[*] 農糧署的農糧產品消費資訊的國產蜂產品專區,可以查詢全國性評鑑獲獎名單,詹承霖從2011年至2015年,連續五年獲得「頭等獎」肯定。
文 / 陳彥錡、鍾怡婷
圖 / 陳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