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人生步調 嘗試友善農法(伍展志&潘慧觀)


人稱「伍班長」的伍展志先生,是東山區農會果樹產銷班第56班的班長。目前主要種植龍眼及荔枝,今(2015)年開始嘗試環境友善的栽培方式,獲得了不錯的成果,有了信心繼續往這條前進。

伍班長是在外地從事水電工作多年後才轉行回鄉接管自家果園,返鄉務農的日子也已經二十多年。一同返鄉的太太阿觀姐總是說,每到立秋龍眼成熟、採收、烘焙的時節,他都會瘦下好幾公斤。這也是伍班長給人的第一印象,身形消瘦卻又活力十足的樣子!

採收龍眼及烘焙龍眼乾的這段日子需要與時間賽跑,在最短的時間內採收成熟龍眼,再一籃一籃送進焙灶土窯,點燃前一年備齊的龍眼木材,讓一縷一縷的煙不斷地燻燒著一批一批的龍眼,大概得花五天四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火侯,才可烘焙完一批龍眼乾,真的得消耗大量火力及勞力啊!

返鄉務農後,以長輩所習慣的農法栽培龍眼與椪柑,但漸漸地也感受到土地變得越來越不健康,在慢慢接觸到有機農業之類的想法之後,也感受到農藥化肥的可怕,於是開始不想要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去冒險,從事那種「噴灑一百斤農藥,人體可能要吸收六斤」的農業。

今年參加小農復耕課程後,受到採用秀明自然農法成功種植龍眼的陳佩雲農友的鼓舞及激勵,伍班長決定在住家附近的龍眼園,漸進地嘗試無農藥無化肥的栽培方式。第一次不噴灑農藥的龍眼,在四月清明時節開花後,沈寂已久的夏蟬鳴叫聲再次四起,響徹這片仍被慣行農法包圍的果園,就像伍班長說的「真的很多!很響!像交響樂一樣!真的不錯!」

除了原本應有的生態重現在果園中,主要危害龍眼樹生長的蒂蛀蟲,也大量出現,困擾著伍班長。蒂蛀蟲會導致龍眼落果減少產量,如果要確保產量豐富不掉果,就得密集地在果實上噴灑農藥,例如陶斯松,多則一個禮拜噴一次,少則20天噴灑一次,才能有效抑制蒂蛀蟲生長。放棄使用農藥後,伍班長轉向尋找替代性的有機資材或環保酵素,在今年的嘗試中,伍班長的太太阿觀姐發現所使用的有機資材──農皂「應該是要提早噴灑,酵素也是要提早噴灑,有先噴的就比較沒有介殼蟲,有噴的可以預防」。

今年蘇迪勒颱風狂掃台灣南部,多數東山龍眼果農都損失慘重,慣行農法的龍眼大多減產一倍以上,何況今年嘗試友善無毒農法種植的伍班長,有一塊完全沒有噴灑化學農藥及肥料的龍眼園,原本預期可收獲至少五成的龍眼鮮果,最後只收到二成。雖然遇到颱風攪局導致產量大減,想要逐步朝向真正無毒農法的伍班長沒有就此打了退堂鼓,有了今年嘗試無毒農法種植的經驗,他秉持著「你要影響別人!你憑什麼!你若是自己都沒做出成果,你是要憑什麼去影響別人?」的堅定意念,在心裡盤算著來年如何再嘗試其他方法。

要問說為什麼會想要繼續嘗試環境友善的農業,伍班長會語氣堅定地告訴你,「做無毒的,有一種成就感,有看到一些東西,自己真的在進步。而且,農業是良心的事業啊!」

文 / 陳彥錡、鍾怡婷
圖 / 陳彥錡